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重庆石柱:密林里的“瑰宝”

发布时间: 2024-12-25 05:39:44 |   作者: 新闻资讯

  5月23日,天刚蒙蒙亮,乡民代俸莲便和老公袁永成拾掇好耕具出门,进山。在这个万物焕发的时节,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潭乡双河村的密林里,又添了许多让人爱不释手的“瑰宝”。双河村海拔1500米左右,气候湿润,土层深沉、肥美、疏松,腐殖质丰厚,合适喜阴植物成长。

  和同是进山“寻宝”的乡民张均银在路旁边打招呼后,他们便钻进密林,各自繁忙。

  踏入林中,遍地可见刚刚冒尖的鲜笋。攒着泥土香、草香和鲜笋香的空气缓缓入鼻,让人神清气爽。代俸莲弯下腰,熟练地捉住竹笋中部,稍稍用力一掰,只听见一声脆响,笋子便断了,再随手往袋口一丢,竹笋就天然滑落到袋子里边。他们像密林里的“精灵”,虽然山坡峻峭、泥地湿滑,可没一瞬间时间,就采挖了满满一大袋新鲜的竹笋。剥掉笋壳,便露出了洁白如玉的笋肉。

  “现已采了一个多月了,月底才干采完。”袁永成一边利索地采笋,一边兴奋地说,“雨后春笋的竹林,就好比是‘提款机’,钱就放在这儿,只需肯吃苦,每年都有几万块钱的收入。”

  “永成,我这儿有两棵紫菀苗子,装回去种,明年长几个大紫菀,要卖好几十块钱。”不远处的代俸莲喊道。

  本来,山里的瑰宝不只有竹笋,还藏着天麻、重楼、三七、黄精、紫菀、芍药、通草等野生中药材。双河村地处七曜山脉,据传七曜山脉古时又叫“齐药山脉”,因林中齐聚各类药材而得名。因而当地山林中野生药材品种非常之多,且不乏名贵药材。双河乡民农闲时上山采药,也能挣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就连现龄73岁的乡民徐代孝,现在仍然能靠闲时进山采药年收入近2万元。

  下午3时许,代俸莲和袁永成完毕了当天的采笋作业,载着丰盛的效果,驱车驶向村里的竹笋收买点。

  其间一个收买点就设在徐代孝老人家的院坝里。她家的花坛里还种着从山上采回来的野生黄精苗、芍药苗……

  “过秤,代俸莲家总共634斤。”望着扎在采笋回来“过秤”人堆里的代俸莲,担任代收鲜笋的村干部田茂松喊道。“5月份咱们采的是水竹笋和白夹竹笋,带壳卖1块钱一斤,一个人一天能够采300多斤。4月份采的冷竹笋,剥壳卖,一个人一天能够采笋肉100多斤,5块钱一斤,能够卖500多块钱。”代俸莲骄傲地介绍着收入。她的街坊向启才家,有3个劳动力,每年单靠采笋就能挣三四万元。

  “鲜笋嫩,凉拌洪亮可口;干笋香,配上咱们当地的高山腊排更是一绝。”双河村的竹笋在远近是出了名的好吃,也广受商场欢迎。双河村的竹笋由田茂松安排村干部代收,然后销往周边城市。田茂松说,竹笋在重庆涪陵、南川,四川成都等地非常热销,订货电线多吨底子求过于供。竹笋不仅能兴起勤劳的双河乡民的腰包,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竹笋是山林赐予咱们咱们的财富,村委会一致收买销往商场,既维护了乡民的收入,所得差价如数上交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个月咱们挣了5万元。”田茂松告知记者。

  除了进山采笋、采药,双河村家家户户还种烤烟。多的八九十亩,少的二三十亩,还有养牛的、养羊的……靠着大天然的奉送和人们勤劳的双手,双河村家家户户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双河村是家喻户晓的富裕村。“富”在具有8000多亩丰饶的密林,“富”在无偿产笋的3000多亩竹海,更“富”在双河乡民刻进骨子里的“爱山、护山、养山”一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双河村,向山而生,凭山而贵。他们代代传承,在荒坡上植绿,看护青山;又靠着这一脉青山,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当今,这片绿水青山早已变成金山银山,谋福双河公民、泽被双河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