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白芨

白芨

产品展示

转型与向“新”: 金融促进县域产业质效提升的内江实践

发布时间: 2025-01-03 14:53:01 |   作者: 白芨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县域产业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转型的目标是让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具韧性,同时,能够在相应产业链中的价值得到持续提升,这既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还需要金融的有效支持。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在四川内江采访时看到,具有多个特色产业标签的内江,因产业经营主体的主动转型,在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其相关产业活力得以释放。同时,在当地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内江市分行的推动下,结合内江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正在被进一步整合,内江的金融机构在这个产业“转型与向新”的演变中,积极主动作为,将慢慢的变多的金融活水浇灌到一个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田”之中,让内江的县域产业更具勃勃生机。

  “内江威远无花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花果种植培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5.7%,成片集中种植培养面积居全国第一。威远无花果在种植基地规模、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加工实力、融合发展水平方面实现了‘四个全国领先’。威远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无花果之乡’,2023年,威远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无花果大会。全县无花果种植培养面积达到5.2万亩,无花果加工产品营销售卖份额占全国同种类型的产品的61%。”当游勇见到记者时,就禁不住开始对内江无花果进行了全面“宣讲”。游勇是四川金四方果业的创始人,在该公司的产品展厅内,他向记者进一步介绍说:“目前山姆在全国采购无花果干只选择了我们一家,一种原因是威远的无花果质量上乘,另一方面是我们不遗余力地在生产设备和技术方面持续升级。山姆的要求极高,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添加,这也促使我们放弃之前的蜜饯生产方式,转而做有机健康食品,这样的一个过程虽然艰难,但企业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健康了。”

  做无花果种植加工20多年,游勇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其接到山姆订单需求后,要做三期厂房设备建设,最大的障碍就是。“没有金融的支持,我肯定做不到今天。我从2002年流转50亩地开始,信用社就给了我15万元的贷款;到近期我要扩大产能,还是农商银行给了我关键的资金支持,我在农商银行现在有3720万元贷款,这才能让我的企业顺利转型。”游勇如是说。

  据介绍,内江素有“甜城“之称,生产蔗糖等相关延伸产品具有悠久历史,内江本地大量种植各种水果,生产蜜饯类产品也素有传统。但随着时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慢慢的升高,传统食品加工行业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问题,这种转型需要市场需求的促进,游勇的金四方果业转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的,在此过程中,金融的适时助力也就变得更不可或缺。

  据威远农商银行负责的人介绍,该行除了为金四方果业发放足额的贷款,还为其关联经营主体发放贷款,向威远县向家岭无花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20万元,用于购农药、化肥等生产经营;向威远县果品公司投放流动资金信贷400万元,用于购买肥料及农药等;为威远县桃李沟樱桃种植农民专合社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截至2024年10月末,该行通过发放“金果贷”产品,累计支持县域特色无花果产业种植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等共计1065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

  站在位于内江东兴区郭北镇青台村的天冬产业园区的制高点,环顾四周丘陵之上成片的天冬植株,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三年多来,内江是如何将之前的“天冬之乡”打造并构建“天冬全产业链”的发展历程。

  “天冬本身是一味知名的中草药,内江东兴区种植天冬具有悠久历史,被行业公认为优质天冬的原产地。在国家有关政策推动下,内江围绕天冬,着力推动药食同源产业。为此,我们公司建设了国家级科研示范基地天冬种质资源圃,收集各地天冬品种150余个,公司现在存在种植基地6万余亩,公司研发使用的天冬种苗快繁技术,与传统分株技术相结合,保证了其优良性和传统道地性,保障天冬种苗供应和产品质量。公司建有组培车间2321平方米,炼苗大棚、驯化大棚3751平方米。”该负责的人介绍说。

  在天冬主题展馆里,记者看到,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专业科研团队合作,研发了多种以天冬为主的大健康系列新产品(天冬保健品系列、黄精保健系列等),目前已有天冬粉、酒制黄精多肽粉、天冬酒、天冬膏、天冬面膜、天冬臻颜套盒等产品可量产。要想从“种天冬”到形成“天冬产业生态”,并打响内江天冬品牌,这需要一个持续推动的过程。就此,四川银行内江分行的负责这个的人说,该行针对内江天冬产业的全新发展的策略,结合地域实际,聚焦天冬产业链,侧重支持域内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制定“一户一策”的信贷支持方案精准投放,向天冬种植基地共投放了1.1亿元流动资金支持天冬种植生产、加工等。

  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为了可以尽早实现天冬全产业链价值转换,该公司将天冬的育苗、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品牌、康养旅游“七位一体”作为发展趋势,高水平发展以天冬为核心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内江“天冬全产业链”构建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内江采访期间,记者感受颇深的是内江的金融机构对县域产业转型和创新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的背后则是中国人民银行内江市分行的积极履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内江市涉农贷款余额682.7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7.12%。

  据中国人民银行内江市分行负责的人介绍,该行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支持,形成金融助农“5+3+N”的架构。“5”是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该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其发挥支农联农的主力军作用,重点支持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对农民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截至10月末,全市法人机构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45.53亿元,同比增长20.35%。“3”是农发行、农行、邮储银行3家大型支农银行在内江的分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内江市分行鼓励农业发展银行坚持职能定位,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安全等领域着力;支持邮储银行发挥其他大行没有的网点优势,加强普惠领域金融服务;运用优惠准备金率政策,加强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考核,确保对涉农领域的贷款投放合理增长。“N”是别的金融机构。该行鼓励其选择某一产业、某一园区开展特色化服务,例如,工商银行内江分行对资中血橙产业的支持、四川银行针对无花果和天冬产业助力打造蜀农振兴基地、中国银行为柑橘种植创新“乡村振兴助力贷”产品等。

  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农业产业周期和需求,该行指导各银行机构持续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创新支农方式,推出了“金果贷”“香茶贷”“血橙贷”“生姜贷”“金猪贷”等信贷产品。同时推动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指导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肉牛活体抵押贷款”,推广“信用+抵押+保险+科技保障”模式。该行还鼓励基层银行机构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双基共建,针对乡村振兴人才引领推出“助新贷”“振兴贷”等产品。全市发放“领雁贷”“资州乡贤贷”“贷”等乡村振兴人才贷款余额8013.99万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06亿元和2.24亿元;全市以肉牛、生猪等活体畜禽为抵押的贷款余额5630万元。

  此外,在信贷服务方面,通过直联四川省级信用信息平台——天府信用通平台,生成“送码入户、码上贷款”二维码,不断丰富功能场景,帮助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扫码审贷,让信贷服务从“只跑一次”升级为“送贷上门”。截至10月末,共扫码3989次,发放贷款339万元。生活服务方面,该行指导银行推进“居民健康卡”“银医通”“智慧医院”等项目建设,覆盖乡镇卫生院76家,占比71%;辖内9家发行社保卡的合作银行积极地推进“一卡通”一站式服务打通社保局与银行间的服务渠道,为乡村社保客户提供社保代缴、社保代发及信息提示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