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提款
电话:13815858558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大道华藏村
提起合成生物学,大家可能觉得有些遥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大多数年轻人爱喝的东鹏特饮,它的配料表中有一种名为“肌醇”的成分,可以为人体补充能量;很多人在用的潘婷洗发水,当中含有一种叫做“泛醇”的微量成分,能起到保湿的功效,这些都是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产出的。
这两种产品的成分均出自于华恒生物——合成生物领域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华恒生物以氨基酸产品为核心,在丙氨酸系列新产品和缬氨酸系列新产品方面位居全球市场领头羊。2021至2023年华恒生物氨基酸产品营业收入贡献占比分别是84%、82%、75.6%,氨基酸产品毛利贡献占比分别是93%、90%、83.2%,盈利能力强劲。2021年4月,华恒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19.38亿元,同比增长36.63%;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纯利润是4.49亿元,同比增长40.32%。
如创始人董事长郭恒华所说,“我们这个行业,一旦某一个产品、某一个细分市场走出来的时候,每一项可能都是全球的首创,可能都是单项冠军,可能10年、20年都会保持领头羊。”
作为全球顶级规模的丙氨酸系列新产品生产企业,华恒生物18年持续深耕合成生物学领域,实现了全球首次厌氧发酵法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其L-丙氨酸产品在2019年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截至目前,华恒生物的L-丙氨酸全球市占率已超越70%。
1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华恒生物却是砥砺奋进,迎难而上的18年。这其中的探索、思考、磨砺对每一位企业创始人都会有所启发。
当下,以石油等不可再生化石资源为原料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严峻挑战,亟需通过生产原料、工艺流程或产品创制的绿色变革,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被誉为生命科学“第三次革命”的合成生物学发展,有望在医学、制药、化工农业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所谓合成生物通俗理解就是“以万物生万物”,麦肯锡国际研究院(MGI)曾发布《生物革命:创新改变经济、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报告说明,未来60%的工业产品能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制造。
根据CB insights,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化学领域市场规模为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 30%。麦肯锡预测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技术将每年对化工能源等领域的1600-2700亿美元市场产生直接经济影响。
根据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我国合成生物学关联企业共有925家,包括基础层企业441家(占47.68%),平台层企业54家(占5.84%),应用层企业430家(占46.48%)。根据2023合成生物学产业价值金榜,华恒生物处于我国合成生物产业价值榜第一梯队,实力强劲。
过去18年的时间里,华恒生物从始至终坚持“两个替代”的发展路径,即“以可再生生物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资源”和“以绿色清洁的生物制造工艺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石化工艺”,在未来绿色产业布局方面大力做“加法”。
与此同时,在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华恒生物适当做“减法”,只抓住那些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机会。
在2005年创立华恒生物前,郭恒华在大化工领域干了超过20年,并已在国企中升任高管多年。主管销售业务的郭恒华发现很多产品并不环保,要靠拼成本来赢得销量。她想有所改变,但在当时根本找不到好办法。郭恒华决定自己创业试一次,挑战别人不敢想的事情。
从国企出来后,郭恒华的创业方向并不清晰。一次偶然的机会,郭恒华了解到老客户对于氨基酸中的小品类丙氨酸有市场需求。既不用做和老东家一样的产品,又能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郭恒华就此选定丙氨酸这个细分市场作为创业方向。
彼时国内丙氨酸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多采用高污染传统化学合成工艺。酶法是我国的丙氨酸产品生产传统工艺,具有酶活力高、提取工艺简单的优点,但也存在原材料天冬氨酸成本高、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环保问题突出等缺点。
但从大化工领域离开的时候,郭恒华就给自己定了要求,高温度高压力不做,不环保的不做。因此郭恒华选择了当时技术条件下更环保、成本更低的酶法工艺,希望以成本领先战略来竞争。她坚信生物技术能够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坚持做高端、环保、最好的产品,坚持做最难却最有价值的事情。
郭恒华看似朴实,还带着点“非专业”的“选品”逻辑,其背后恰恰是最科学的从客户出发的“细分市场”逻辑。
丙氨酸小品种,竞争不激烈,但其中的L-丙氨酸下游用途十分普遍,市场空间足够大,而且迅速增加。同时,传统化学合成工艺污染严重,不符合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其中,原来的“老客户”又成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初期不可多得的“隐性资产”。
行业内曾经赫赫有名的Amyris(总部在美国加州)一度被称为合成生物学赛道的“天选之子”,作为生物合成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生物制造技术是其核心业务,其研发的13种合成生物原料被应用到下游3000多个品牌产品配方中,但在后期Amyris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它并不擅长的消费端产品上,导致现金流断裂,最终破产。
与Amyris不同,华恒生物只做自己擅长的事,选择与下游知名客户的稳定合作,这让华恒生物能够及时了解和把握客户的最新需求,掌握行业和产品的前沿技术动态,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开拓,确保其产品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保持先发优势。
凭借领先的工艺技术、优良的产品的质量以及绿色生态标签,华恒生物在海外市场收获了跨国巨头的高度认可,与巴斯夫、味之素、伊藤忠等世界化工巨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市场,华恒生物与多家优质化工、制药企业,如诺力昂、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华海药业等,建立了长期业务往来。
由于华恒生物L-丙氨酸的主要用途是合成洗涤剂中绿色螯合剂MGDA,而下游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较为集中。2020年,华恒生物前五大客户的合计出售的收益占公司总营收比率超过 60%,其中仅巴斯夫一家客户的占比就达到了40%。大客户出售的收益占比过高,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华恒生物在2021年至2023年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随着缬氨酸产品的放量,公司营收大幅度增长,公司前五大客户的合计出售的收益占比下降,分别为40.38%、33.01%、28.97%。
2005年,华恒生物攻克了L-丙氨酸酶法工艺,2009年,华恒生物突破了DL-丙氨酸酶法工艺。慢慢在丙氨酸市场站稳脚跟后,郭恒华带领团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技术探索与攻关。
2010年以来美国等地相继颁布了禁令,禁止使用含有磷酸盐成分的洗涤剂。新型螯合剂MGDA,兼具自然生物降解、螯合能力强、毒理安全、洗涤残留少等多重优点,在工业清洗剂、商用洗涤剂、电镀电子、个人护理、日化用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自动洗碗机作为MGDA的主要应用场景,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从2013年的8万台增长至2021年195万台,单年销量同比增长超24倍,年化复合增长率达49%,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2021年国内洗碗机市场渗透率仅为2%左右,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受益于对传统螯合剂的替代、国内洗碗机渗透率提升以及MGDA在日化等下游领域应用的扩张,作为合成MGDA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L-丙氨酸需求也迅速增长起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2023年期间全球丙氨酸需求复合增长率为12.83%,2023年需求或为8.1万吨,L-丙氨酸占比近八成。
为了找到更好的丙氨酸生产技术,郭恒华在全世界内寻求与国际顶尖的技术团队合作。2010年,华恒生物和中科院天工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循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从国外大胆引进了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技术,并借助国内的科研实力,成功实现产业化。
2011年,华恒生物在河北设立全资子公司秦皇岛华恒,依托科技部863课题“基因组作用进行物质转化,从而获得L-丙氨酸规模系统代谢育种”和国家发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构建了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 L-丙氨酸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产品。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L-丙氨酸产品成本降低了约 50%,同时L-丙氨酸生产实现了发酵过程的二氧化碳零排放,满足了下游客户对原材料的绿色生态标签要求,促进了其在新型绿色螯合剂 MGDA 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华恒生物因此成功打入了欧美市场,与巴斯夫、诺力昂等化工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产品的商业化。
随着L-丙氨酸产品的生产技术逐步成熟,工艺的优化使产品的毛利更可观并成功开拓了全球头部大客户之后,华恒生物的产品研制和商业化路径愈发明晰。
一方面,华恒生物通过优化代谢路径和催化酶逐步的提升产品(尤其是核心产品)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围绕着“合成生物相同或者相似代谢路径的目标产物”这条主线,华恒生物在L-丙氨酸产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后,又开拓了氨基酸系列产品。
2016年,华恒生物成功实现了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酶法脱羧生产β-丙氨酸技术的产业化。经过两年多的持续研发,2018年底,华恒生物创造性地构建了以廉价易得的丙烯酸为原料,利用人工合成酶催化生产β-丙氨酸的工艺技术,实现了生物制造技术工艺的升级和迭代。
2019年,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公司L-丙氨酸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书,目前公司厌氧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丙氨酸系列新产品全球需求量约为5万吨,华恒生物丙氨酸系列新产品销量约2.4万吨,市场占有率接近50%。
华恒生物主要是采用直销模式进行产品营销售卖,通过持续优化营销体系,不断的提高公司整体产品规划和产品能力,以及客户区域销售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华恒生物积极招聘海外本地销售人才,提升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团队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目前,华恒生物与巴斯夫、味之素、伊藤忠、德之馨、诺力昂、天新药业、华中药业、华海药业等境内外有名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积累了诸多优质客户资源。
2021-2023年,华恒生物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2.5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3.38%。2023年,华恒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9.38亿元,同比增长36.63%;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40.32%。其中,境外营业收入为7.9亿元,约占公司总营收的46.44%。专精特新企业的全球化是必经之路,世界即市场,虽然这会是一个持久且困难的过程,需要巨大的毅力,但是它使得即便是细小的市场也能有足够大的增长潜力。
如今的华恒生物已拥有了成熟的丙氨酸系列新产品生产技术和商业化产品,并向L-缬氨酸、氨基酸衍生物等其他生物基产品延伸,不断探索更多下游应用场景,做大做强,走向全球。
踩过丙氨酸系列所有的坑,郭恒华也吃透了这个行业,在开发新产品方面触类旁通,市场要说明,华恒生物就提供什么。
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集约化逐步的提升,由于饲料原料如豆粕、玉米价格升高等因素,加之农业农村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的推动,氨基酸精确配方饲料迎来了很大发展,L-缬氨酸在饲料里的需求量大幅增长。
华恒生物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自主研发和产研合作,依靠在丙氨酸发酵代谢路径改造积累的技术优势,成功开发了厌氧发酵L-缬氨酸技术,并于2020年成功推动L-缬氨酸厌氧发酵法技术的产业化。
缬氨酸与L-丙氨酸的核心技术和生产流程之间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在菌株创制、智能发酵控制、产品分离提取等方面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产业化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选型要求也较为一致,可以有效共用原有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经验。
华恒生物采用全程厌氧发酵工艺生产L-缬氨酸,发酵转化率高于50%,整体发酵周期能够控制在48小时左右,发酵转化率与发酵时长均明显高于行业中等水准。以2022H1原材料价格测算,华恒生物缬氨酸成本为1.1万元/吨,对比同赛道伊品生物1.57万元/吨成本,优势明显。
2021年度,华恒生物L-缬氨酸的销量大幅度增长,在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占比提升至37.85%。截至2023年底,华恒生物缬氨酸产能超过4万吨,产能在行业中领先,慢慢的变成了缬氨酸供应商四强之一。
在华恒生物的发展过程中,关键人才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过去企业确认了战略规划后更多是思考和探讨“做什么”?“怎么做”?在战略平稳发展期,这样的策略或许是有效的,但是当面临战略重大调整或者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时,需要的是对挑战性目标有强烈“信仰”、敢于创新突破、“极客”般的“关键人才”。至于“做什么”?“怎么做”?则需要“关键人才”在坚韧不拔的战略定力之下进行持续探索和突破。
华恒生物吸引人才的方式“真诚而有效”——大比例股权、事业成就感。公司招股书中披露,2010年郭恒华个人按照1000万元估值向张学礼博士转让8%股权,使张学礼成为公司除实控人之外的第三大自然人股东。
2016年起,张学礼开始担任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华恒生物核心技术之一的发酵法L-丙氨酸专利就来自于张学礼;华恒生物则成功地实现了L-丙氨酸的低成本量产,并攻克全球大客户巴斯夫化工,二者之间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将“关键人才”的价值最大化。
上市后,华恒生物围绕张学礼的其他研发成果投资成立了多家参股孵化公司,旨在持续孵化下一个“丙氨酸”产品,张学礼及其研发团队在多家公司均有持股。华恒生物出钱、出资源支持和孵化新产品和新公司,为核心技术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华恒生物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与中科院天工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科学技术创新、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公司先后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国家发改委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攻关项目。
如郭恒华所说,华恒生物投资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产品、运用的每一项技术,都十分注重比传统更高效,比同行更环保,比现有产品成本更低,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价值。
4、山西证券研报:《平台型合成生物龙头,构筑“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三重成长曲线、国信证券研报:《平台型合成生物学龙头,扩充“氨基酸+维生素+新材料”产品矩阵》
6、每日经济新闻:《华恒生物董事长郭恒华:18年深耕合成生物赛道,我做了“最难却最有价值”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