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提款
电话:13815858558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大道华藏村
央广网广州3月20日消息(记者罗世伟 实习记者陈宇婷)产业焕新,穗纳百川。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的优势,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正加速崛起,跻身“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15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在今年2月6日召开的广州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明白准确地提出,广州将集中资源,用五年时间打造3000亿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巩固其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地位。
近年来,广州依托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持续优化政策引导,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加速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广州的生物医药企业如何突围?政策支持如何助力创新型公司实现技术突破?产学研医协同机制又如何加速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央广网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企业,深入实验室、生产车间,近距离观察技术攻关过程,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探寻广州如何依托“硬核科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下,广州持续加码生物医药政策扶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向临床转化。当前,广州已集聚6000多家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企业,位居全国前列,产业规模、公司数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均位居全国“第一梯队”。种种数据彰显了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链主单位,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政策支持,持续推进干细胞治疗有关技术的研发工作。赛莱拉创始人陈海佳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政府不仅提供‘真金白银’,更主动破解难题。当新药研发需要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源时,各级政府协调医疗机构高效联动,这种支持力度令人振奋。”
在陈海佳看来,当前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的持续投入。目前,赛莱拉每年在科研的投入超30%,并正筹建智能化干细胞工厂,以提升细胞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衡量准则,为未来大规模临床应用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赛莱拉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产业生态圈建设,牵头建设干细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等多个重大科研平台,并主导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干细胞产业创新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企业围绕“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干细胞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推动行业迈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在政策驱动的支持下,依托全链条协同创新,广州正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推动产业升级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塑造生命科学“广州样本”。走进广州麓鹏制药有限公司制剂与分析实验室,记者看到,研发团队正围绕药物合成、制剂工艺、溶出特性等核心环节进行严密测试与优化。
“广州市、区两级政府在制度创新和资金扶持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为企业成长提供强大保障。”麓鹏制药行政副总胡龙飞表示,六年来,广州市级支持资金超1500万元,黄埔区政府累计提供2700万元资金扶持。此外,公司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协同平台,依托广州丰富的人才资源,与暨南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一同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
走进广州市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一批核酸药品正在经过严格的质控环节,从前端生产到末端包装,全流程高度自动化。这家核酸技术公司正凭借自主研发生产一体化能力,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展现竞争力。
作为一家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该公司副总裁张超成表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不仅拥有深厚的商业底蕴,更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广州高校资源丰富,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科研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他特别提到,锐博生物与本地高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等方式,持续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黄埔区聚集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集群,为公司可以提供了高效的协作环境
张超成强调,广州市对企业创新和人才引进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为员工提供住房补贴、国际化培训等福利,并注重与港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全球高品质人才。”目前,锐博生物已有多名来自香港的科研人才,并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研发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他表示,公司在广州扎根二十年,从始至终保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并行,持续推动国产核酸药物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锐博生物计划逐步扩大制剂产能,并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助力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更高台阶。
从科学技术创新策源到产业协同升级,从关键技术突破到千亿级集群崛起,广州正依托“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知识创造—价值转化—经济赋能”的全产业链闭环。未来,广州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医融合,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新优势,夯实现代化产业生态,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