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天冬

天冬

产品展示

生态富农 福建福安村庄林下经济“多点开花”

发布时间: 2025-03-14 20:40:02 |   作者: 天冬

  中新网宁德3月11日电 (陈雅芳 钟艺)惊蛰前后,几场雨水灌溉,福建省福安市范坑乡毛家坪村森林公园内,一朵朵硕大的熊掌菇破袋而出,乡民络绎于一排排架子内,采收、分拣、装框。

  “熊掌菇每年能够采收三季,本年这8000多筒估计能收2万多斤,比上一年多3000来斤。”这几天忙着跑商场、对接客商的毛家坪村乡民委员会副主任毛希仔说,现在已经有客商给他们开出了每斤3块多的价格。

  森林公园内,可见树下垂挂着一筒筒黑木耳,树干用布袋环绕处“长”出一株株铁皮石斛。毛希仔说,不止这些,林下还种有姜黄、黄精等作物,都是这两年开端培育的。

  据介绍,毛家坪村海提高700多米,植被资源丰富,曩昔主要以培育茶叶、太子参等作物为主。跟着劳动力外流,传统农作物效益不景气,毛家坪村两委开端思索引入易管护、合适当地气候特征状况的经济作物。

  “这几年,范坑乡党委带领村两委成员屡次外出调查,终究确认了开展林下经济的路子。”范坑乡重点项目办经办、毛家坪村包村干部赖珂楠说,乡里还为毛家坪村争夺到了村庄复兴补助资金,引入熊掌菇、黑木耳等林下经济作物。

  毛希仔说,开展林下经济这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都能添加2万多元,更重要的是,林下经济作物管护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许多乡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毛家坪村乡民毛石木便是受益者之一,“2月到3月摘熊掌菇、8月到9月摘黑木耳,活也不重,每天能有200多元工钱,划得来。”

  地处福安市西北部高海拔山区的范坑乡,林木资源丰富,这为开展菌菇代料培育供给了足够的质料,加之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贮存,使得菇体更紧实鲜美。

  “咱们的黑木耳长得特别肥厚,口感也非常爽滑有嚼劲,许多客商都乐意来这儿收买。”初春,范坑乡徐家山村的福安市昌锦家庭农场黑木耳喜获丰收,负责人陈昌锦说,黑木耳能够采收多茬,上一年试种了4.5亩,晒成木耳干有2000来斤,价格高的时分一斤能卖30多元。

  “曩昔单种水稻,收入有限,现在经过稻菌轮种,相同一块田,效益翻了好几倍,日子跳过越有盼头。”陈昌锦慨叹说,乡政府还帮助联络浙江等地客商,与农户签定购销协议,处理没有客源的难题,本年他计划将培育培育面积再扩个两三亩。

  跟着城镇化进程加速,范坑乡也面对年轻人外流、劳动力缺乏等难题,而作为当地特征农业工业,油茶、茶叶对劳动力要求高,怎么破题?

  “要破解村庄劳动力缺少的窘境,靠山吃山就要有新‘吃法’。”范坑乡党委书记林万堂介绍,这些年,范坑乡在做好油茶、茶叶两大特征农业工业的一起,活跃盘活林地资源,开展林下经济,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构建“2+N”工业高质量开展格式,拓展乡民增收路。(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