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天冬

天冬

产品展示

池州:处处皆是“杏花村”

发布时间: 2024-06-20 21:57:22 |   作者: 天冬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200年前,唐朝诗人杜牧在名作《清明》中,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生活气息浓厚的乡村画卷。据清代赵宏恩等监修的地方志《江南通志》中记载,唐代会昌年间,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时,诗中所写的“杏花村”,如今就在安徽省池州市辖区内。

  池州,位于安徽西南部,素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闻名。近年来,池州市按照安徽省委提出的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池州、产业体系优化的创新池州、群众生活优越的幸福池州”的定位,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有效路径,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近十年来,池州市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变,曾经“杏花村”一花独秀,如今“幸福村”百花齐放。在保证生态底色的同时,池州农村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农村人均收入迅速提升:2021年,池州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68元,较10年前增加12260元。2022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居全省第1位。

  行进在九华秘境风景道,方知“江南美如画”的风韵。九华秘境风景道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不久前刚被认定为安徽省首批旅游风景道。

  山路十八弯,转角皆是景。路通了,人气也就旺了。近年来,池州市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对九华秘境风景道沿线资源进行整合,风景道两旁成长起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演绎着“风景道+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

  距离九子岩景区不远,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陈畈村民组的居民,几乎实现家家户户端稳“旅游饭”。

  自2015年回到陈畈村,王宣就开始经营着民宿生意,还兼顾经营着本地农特产品和文旅产品。即使价格高于普通民宿数倍,凭借精致的装修和个性化的服务,这里依旧成为游客的宠儿。

  高端民宿的经营模式,也给村子里其他民宿经营者带来启发,小而精的高端民宿如蒲公英种子,在青阳生根发芽。

  朱备镇党委政府也顺势而为,引导民宿经营户成立民宿联盟,制定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抱团发展,共同提升。据朱备镇宣传统战委员陶翠平介绍,近年来,朱备镇每年新增5-6家民宿,大渔海棠等精品民宿纷纷在此落户。去年全镇文旅产业产值达到1亿元左右。

  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现有资源,近年来,池州市不断加大精品旅游开发力度,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十百千”和“双微”提升点创建工作。围绕乡村不同特色风格,创新打造“美食村”“文创村”“画家村”等六类风格各异的主题村落,着力丰富美食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运动旅游、文化旅游等中高端产品供给,不仅成功打造了九华秘境省级旅游风景道,还陆续推出了山水池州富硒美食之旅等乡村旅游线路,探索出“景区带村”“公司+”等发展模式,实现了农村“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的华丽转身。

  农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而最容易被忽略的资源同样也是土地。想要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就离不开在土地上多做文章。

  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红叶村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拥有耕地面积超万亩。然而在2011年以前,大量耕地被抛荒闲置,集体经济薄弱。

  为了改变红叶村土地闲置的局面,2012年,村里决定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围绕稻虾共养稻谷、油菜等增收产业和麒麟西瓜、瓜蒌等致富产业做文章。截至目前,红叶村已流转村民土地6000余亩,每亩土地的流转费用超700元,村集体经济年创收12余万元,入股的351户村民,年分红达419万元。

  土地流转为村民带来了分红,也为村里带来了产业。红叶村对流转来的土地进行集中分包,村里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也有了发展的空间。在舜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巨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努力下,2022年,红叶村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超过5000亩,单这一块就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

  春夏收获小龙虾、秋季收割有机稻,村民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同时还可以在种植基地务工。年逾六旬的村民叶东来算了一笔账:“我家流转了20亩田地给村里,平时在种植大户家干活,220块钱一天,加上平时自己在村里做些杂活,一年能有4万多块钱的收入,对于我这样的年纪,不是已经很好了嘛!”

  通过用活土地资源的方式,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的乡村,在池州东至县不在少数:尧渡镇尚合村依托“阳山”国家级传统村落,通过有偿退出的方式,成片收储闲置农房和闲置宅基地,打造徽风乡韵民宿群;洋湖镇奠龙村对土地重新规划设计,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增效;木塔乡大田村修缮闲置集体房屋,改建为“农具博物馆”、油茶公司、粮油加工厂,兴办集体企业,促进乡村旅游……

  乡村展画卷,土地做文章。一批沉睡已久的乡村资源得到激活,池州农业农村发展获得更大活力。

  池州乡村环境不断变靓,让更多游客走进来;池州乡村绿色产业快速地发展,让更多池州特色农产品有机会走向全国。

  夏末秋初,贵池区涓桥镇四联村3000亩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内热闹非凡,十几名村民正忙着给黄精浇水保湿、除草施肥。

  传统中草药材九华黄精,慢慢的变成了村集体和村民致富的宝贝。近年来,四联村立足实际,全力发展黄精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5万元上升到38万元,黄精地里有“黄金”,黄精产业让当地农户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走进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黄精生产加工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按照“九蒸九晒”传统工艺对黄精进行晾晒。离晒场不远就是黄精精加工车间,黄精产品在这里被再次“包装”,成为黄精果脯、黄精芝麻丸、黄精酒、黄精茶,经电商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池州市黄精加工公司深知,想要打响九华黄精品牌,一定要重视产品源头把控。经过多年发展,黄精企业与农户已形成默契,公司可以提供黄精种苗,指导农户科学种养,等黄精成熟后再从农户手中统一收购,如此一来,既为公司可以提供了高质量原材料,也为农户收入提供保障。

  吴振东是青阳县黄精种植能手,2009年他成立了安徽省青阳县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村企共建”方式,逐步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吴振东粗略一算,仅靠黄精种植一项,合作农户人均年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而放眼青阳县,2021年全县九华黄精综合产值达8亿元,带动3000余名农民实现人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池州市实现农产品加工总产值142亿元,较十年前增加71.3亿元,增幅达100.8%。60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总额15436.92万元、村均25.60万元,分别较十年前增加12029.97万元、19.95万元。据池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作知介绍,近年来,池州市以绿色食品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托生态优势、优质富硒资源,生态“绿”与产业“红”交相辉映,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依托好山好水,十年间,池州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池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乡村产业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集群。2021年,绿色食品产业更是被池州市纳入全市八大新兴起的产业,粮油、家禽、水产、中药材、茶叶、林特等6大产业得到重点发展,确立“一县一业”发展路线,贵池区竹产业、东至县鳜鱼产业、石台县富硒产业、青阳县九华黄精产业不断培育壮大。

  正如池州市委书记方正在中国池州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作报告时所强调的,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池州市将着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做强特色乡村产业,打造全域美丽乡村,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打造乡村振兴池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