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提款
电话:13815858558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大道华藏村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地处我国南北方气候过渡带,全县林地面积294万亩,森林覆盖率占到66.47%。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郝洪波从小就在这山里长大,这大山里,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有上百个品种,当地村民在农闲季节,都会上山采药卖钱,补贴家用。初中毕业后,郝洪波就在老家收购中药材,他把收上来的药材运往外地的药材市场销售,郝洪波对药材的痴迷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但凡在山里能找到的药材,都会留下点儿,回来种在家门口,慢慢的时间长了,他开始详细记录各种药材种植的情况,想要为接下来的一个计划做准备。
市场上猪苓货源紧俏,半年时间,市场上一公斤猪苓的价格就从30元涨到了40元!郝洪波盘算着,自己这么多年做这门生意,平时还在自家院子里倒腾着种,野生的不好收,要是能在山里种出这猪苓来,肯定能赚到钱!
当时,郝洪波算过一笔帐,在山里,种一亩猪苓,要用300公斤野生猪苓做种子,三年时间就能长出至少1800公斤,按照当时市场上40元一公斤的价格。种一亩投入一万多元,就能卖出7万多元,一边种着,还能一边做收购经销,也不耽误赚钱,这对郝洪波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可那时,郝洪波不知道,在南召县,想靠种植猪苓赚钱,他可不是第一人。市场上猪苓价格一直涨,有不少村民都尝试过种植,却从没有人成功过。
村民们从没见过猪苓长叶子,挖出的猪苓也没有根,都琢磨不出这东西究竟是怎么长的。有爱钻研的村民从山林里挖了猪苓块拿回家当种子,可种下去第二年再挖时,就连种下的猪苓块都腐烂不见了。野生状态下能长,在自己家就是种不出来。不长叶子,也没有根,一种就消失的猪苓到底要如何种植呢?
郝洪波知道,这猪苓没人种得出来,一定是有某一个细节被大伙儿忽略了。那一段时间,他没事儿就在山林里找猪苓,反复观察。他发现,所有猪苓上,都有细细的丝状物,不仅如此,所有猪苓生长的地方,也都能找到长得像细树根一样的东西,这个发现,让郝洪波一下子有了启发。
猪苓身上的丝状物,还有这生长在土里,像树根一样的东西,都是蜜环菌,剥开黑色的表皮,里面是白色的。
这蜜环菌是在朽木枯枝环境中生长的一种菌,它能从朽木枯枝中获取营养,猪苓没有根,要想生长,就要靠土里的蜜环菌作为中介,给它提供营养。
郝洪波经销药材很多年,收购天麻时,曾想回家试着种,市场上就有人告诉他,天麻是靠这蜜环菌生长的。这个经历,给了郝洪波启发,他才能在这小细节上发现端倪。
为了模仿猪苓赖以生长的枯树根,2007年,郝洪波买来木头埋进土里,尝试用蜜环菌培育猪苓,转过年,猪苓真的开始生长了!
掌握了猪苓种植的关键,2008年,郝洪波流转了10多亩山地,花2000多元买来10吨栎树木头,把收来的3000多公斤猪苓种了下去。自己还继续着药材收购生意,经过三年生长期,2011年,郝洪波一下收获了3万多斤猪苓。而当时,猪苓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涨到了80多元一公斤,这让郝洪波一下子赚到了100多万元,成了村里的大新闻。
村民看到郝洪波赚到了钱,也纷纷向他请教经验,郝洪波成立合作社,把技术分享给村民。
2011年,他在南召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四棵树乡五朵村流转4000多亩山林,开始大规模仿野生种植猪苓。4000多亩山林里,猪苓种在哪里也有讲究,郝洪波在山林里找有野生猪苓生长的区域,就在这些区域,埋下木头和蜜环菌,再种上猪苓,而且,两行猪苓间保持一米的行距。通常,这样的地方都在山林深处,道路艰难。
2008年,郝洪波种猪苓所用的100多吨木头,都是靠人,一根一根抬进大山里的,最后连车子都报废了6个。为了开路,方便在山上种药材,郝洪波历时21天,花了30多万元,一点一点开出这条6公里的山路。
就在郝洪波在这大山里扩大猪苓种植培养面积的同时,猪苓种植技术也传到很多地方,很快,在中药材行业迅速掀起种植猪苓的热潮。从事药材收购多年的郝洪波,从这一轮扩张中嗅到了危机。因为考虑种的人慢慢地多,只种单一品种,风险大,从那时起郝洪波要给自己基地增加几个品种,让基地的药材品种丰富起来。
这样能将风险分摊在不同的药材上,2013年,郝洪波走访考察全国主要的药材产区选择品种,有两种药材走进了他的视野。
郝洪波第一个看中的就是重楼,重楼在种植上有个特点,那就是生长时间非常长,一般要六到八年的时间才能采挖。正因如此,重楼在市场上是个稀罕的药材。这正是郝洪波想要的。他常年在山里和农户打交道,知道不少农户都在种植中药材,但愿意花六到八年的时间等待一份财富的人,少!这在郝洪波眼里,就是机会。
郝洪波看中的第二个药材就是白芨,白芨的块茎生长是几何倍数递增,一个块茎每年能萌发两到三个块茎,长到第三年的白芨就可以销售了。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报价,一公斤白芨150元,一亩白芨大约能收入45万元。
利润大,风险也很高,当时种植白芨没有种苗,必须要购买块茎做种,一亩地光是购买作为种子的块茎就要3万多元。但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2013年,郝洪波拿出了全部积蓄,还贷款300万元,总投入800多万元,种下了100多亩白芨。为了丰富品种,他还引种了100亩重楼和黄精。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中稳步进行着,就等着三年后,白芨成熟,郝洪波至少能收获一千多万元的财富。
从那时起,为了守护财富,郝洪波山里吃山里住。还一直在和这山林里的一位常客作斗争。这位常客就是野猪,野猪进山不但吃药材,有时候还会伤人,但野猪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不能打猎,进山驱赶野猪就成了郝洪波和工人们从那时延续到今天的功课。4000多亩山林,因为山路难走,他们四个人,半个月才能巡查一遍,但风里来雨里去,郝洪波从不缺席。
2015年10月底的一天,也就是郝洪波种上白芨的第二年,却突然失踪了。接连两天都没有郝洪波的消息,郝洪波的妻子坐不住了,4000多亩的山林,很多地方人迹罕至,野猪经常出没。
妻子怕他出事儿,叫上大哥大嫂,和朋友一起上山寻找。最终在一个护林点找到了郝洪波,那时他已经没有意识了。大家赶紧把郝洪波送到医院后,还好没有生命危险。
原来,这一年夏季大旱,重楼旱死了一大半。盘算着还能靠白芨翻身的郝洪波,没料到,10月底,一场南召县50年不遇的冻灾又冻死了所有白芨。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他赔进全部积蓄不说,还背上300万元的债务。
郝洪波由于压力大,躺在山上的护林点的床上,三天都没有吃一点东西,直到家人找到他时就已经昏迷了。郝洪波的四个兄妹给他凑了20多万元,帮他渡过了难关。
遭遇失败日子不好受,郝洪波把自己关在家里仔细分析,看上去这次损失是因为天气灾害造成的,但线多万元债务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药材种植的成本过高了。当年,郝洪波种植的药材品种都比较稀罕,种的人少,还没有开发出种苗。
他用的是从老乡手里收来的药材块茎做种子。猪苓一亩地就得投入1万多元,白芨更贵,一亩地的成本就是4万多元。
郝洪波一心想着未来的利润,却忽略了高居不下的成本带来的风险,这一遇挫,很难翻身。
这一次惨痛的打击,让郝洪波意识到,要想继续走药材种植的路,就得想办法减少相关成本。如果白芨能培育出白芨苗来,就能大幅度的降低成本,不过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做到。
那次失败后,郝洪波一直研究想用种子把白芨种出来,郝洪波把种子种下去,但是一直不能发芽。
2015年,郝洪波发现陕西有一个企业能培育出白芨苗,一棵苗成本也就几角钱,这把郝洪波激动坏了。郝洪波立即放下基地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跑到陕西,想看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彭文宏,在陕西省经营药材种植多年,药材种子价格高的情况,他也同样备受煎熬。所以他和高校的科研专家合作,引进直播育苗技术,郝洪波去的就是他的育苗基地。
可到了那儿,郝洪波就发现了问题。原来,彭文宏的育苗技术并不成熟,他的基地里,40个大棚,育出的苗还不到10个棚,出苗率很低。
郝洪波在彭文宏的基地里呆了半个月,每天四处转悠,上下观察,有一天,他找到彭文宏,说自己有办法能让这里所有的棚全部成功。彭文宏觉得他是在吹牛,他请来了几位专家,都没想出办法来,郝洪波一个自己种白芨都全军覆没的人,能有啥办法?
可郝洪波对自己非常自信,就是因为,在这基地里转悠的半个月,他已经发现了大棚出问题的原因。
白芨的种子是粉末状的,重量轻,刚撒在培养基上,就用地管浇水,地管喷水速度高,非常容易就把种子从培养基上打掉了。没有培养基供营养,种子就无法萌芽。
这第二个问题,就出在培养基表层长的苔藓上,这些苔藓与白芨幼苗争抢营养,幼苗仍旧没办法存活。
郝洪波把这两个问题讲给彭文宏,彭文宏虽然不完全信任他,但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他按照郝洪波的建议,把地管浇灌改为雾化吊喷,而对于长苔藓的问题郝洪波就提出,因为过去,蓄水池都是露天的,很容易滋生苔藓,可以改为密封的压力罐供水。经过调整,当年彭文宏的40个大棚实现全部出苗,这让彭文宏对郝洪波刮目相看。
为了表示感谢,彭文宏把直播育苗技术和郝洪波分享了,有了育苗技术,这下,郝洪波就完全解决了白芨种植成本高的问题。
郝洪波回到老家,信心满满的想再搏一把,他找朋友借了160万元,建了18个大棚。2016年,郝洪波的第一批白芨苗培育出来,他立马把原来受灾的地方重新种上白芨。有了苗,种植成本大幅度降低,郝洪波也把一部分苗分给当地的村民,让大伙也种白芨,他要带着村民一起赚钱。
杜成普是南召县四棵树乡五朵村的村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大儿子患有智力障碍,平常离不开人照顾,杜大姐不能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只能在村里劳动,可她就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供小儿子读上了大学,郝洪波很佩服她。
过去村民们也想种药材,可就拿白芨来说,种子太贵,一些贫困户根本种不起。2016年,郝洪波终于研发出来了便宜的种苗,他把种苗免费分享给附近像杜大姐这样的贫困户,让大家跟他一起种植药材。杜大姐家的这个猪圈,就是当年跟着郝洪波种药材赚来的钱建的。
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郝洪波都会组织工人,帮助杜大姐收获药材。除了杜成普,郝洪波还带动村里20多户困难户种植药材。通过多品种经营,培育种苗降低种植成本等办法,对冲药材市场的价格波动,降低风险。
收上来的药材都是鲜品,尤其是药材成熟的季节,保鲜就成了大问题。鲜品保存时间比较短,需要尽快卖给药材经销商,集中上市的阶段,不仅价格低,还容易被经销商压价。
采访时正好是黄精收获的季节,收上来的黄精能够直接进行粗加工,先切成片,再进行烘干,过去鲜品一公斤可以买15元,现在5公斤鲜的加工成一公斤干品可以卖到100元,不但价格提高了33%,还能延长保存期,在销售时变被动为主动。
除了粗加工外,他还瞄向了餐饮市场,像这道黄精炖鸡是当地老百姓经常做的一道菜,郝洪波联系当地农家乐,推出这道菜,这也成他重要的销售经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