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滇重樓:雪山下孕育出“植物抗生素”(道地藥材巡禮·雲南篇)

发布时间: 2025-02-04 16:46:11 |   作者: 新闻资讯

  在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工人把滇重樓卸下來,堆得整整齊齊的,准備送入車間加工。

  在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把機器加工好的滇重樓切片進行分揀作業。

  到雲南麗江,上玉龍雪山,是许多游客的必選項。事實上,在麗江,還有一種中藥材,頗值得一看。這便是滇重樓。

  進入本世紀才被馴化的滇重樓,有“植物抗生素”“外科之至藥”的美譽。作為百合科重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滇重樓以根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的成效,用於治療疔瘡癰腫、蛇虫咬傷、跌扑傷痛、驚風抽搐等,是我國常用傳統中藥。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滇重樓的作用日漸凸顯。

  雲南滇重樓產量佔全國重樓藥材產量的80%以上。為了进一步探究這一道地藥材,本報記者日前趕赴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進行調研,看看這味“高原猛藥”到底有什麼奇特之處。

  麗江市區及周邊的均匀海拔約為2400米。老中醫都知道,高海拔產出的中藥,其作用相當强烈。滇重樓便是这儿面的佼佼者,也是玉龍縣近年來重點推廣種植的中藥材品種,種植農戶遍及全縣16個鄉鎮。

  在玉龍,和元偉是個“名人”,十裡八村的鄉親都認識他。走到哪裡,都有人熱情地和他打招呼。

  和元偉是玉龍縣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办理股股長。學農身世的他在田間地頭摸爬滾打了30多年。滇重樓的事兒,問他就對了。

  在和元偉的指引下,記者在太安鄉太安村見到了楊萬軍。他家種有8畝滇重樓,其间一畝就在自家宅院后頭的地裡。陽光晴好,撩開黑色遮陽網,記者看到地面上一片光禿——滇重樓在哪裡?

  “現在是冬季,滇重樓地上的枝葉已經干燥了,但地下根莖還在緩慢生長。”楊萬軍說,滇重樓一般5月開花,10月種子老练,每到冬季會出現倒苗,莖葉會干燥倒掉,然后進入休眠期。整個冬季它根本“睡”在土壤裡,這樣不會因為氣溫過低而凍死,到來年春天才會出苗。

  蹲下來一瞧,滇重樓藏身的土埂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鬆針和羊糞。“這是為了給土壤保濕,也有利於防治雜草。”楊萬軍說,滇重樓喜濕,懼霜凍和陽光直射,要求土壤疏鬆,要特別留意鬆土、除草,他施的肥壮多是農家有機肥。

  從地上抓起一把土,不同於雲南常見的紅土,這是黑土,感覺很潮很鬆軟。“這是夜潮土。”和元偉說,白日太陽晒著時,表土是干的,經過夜間回潮,早晨表土是潮濕的,所以叫夜潮土,特别的通透性和保水性使它成為優質的農業土壤,“滇重樓既怕干旱又怕積水。土壤含水量過低,易形成莖葉失水,根莖干燥﹔過高則简单發患病虫灾,根莖腐爛。夜潮土最適宜滇重樓。”

  同在太安村,63歲的和坤然種有3畝滇重樓,首要為了賣種苗。“滇重樓的種植周期太長了。一般要三四年育苗,五六年景長,共需求8到10年才干入藥。”和坤然說,為了下降風險、快速回本,他家的小重樓苗培养3年就出手。“現在一株重樓苗能賣5毛到1塊,最貴的時候能賣四五塊錢一株。等它們再長大一點,本年七八月份就可以賣了。”他說。

  和坤然說著,蹲下身子,用手輕輕扒開幾捧土,一棵棵小小的新芽就冒了出來,“倒苗今后就會長出新芽頭和新根須。”展现完畢,和坤然用土从头覆蓋住嫩芽。

  “周期長、本钱大、管護要求高,這是藥農對滇重樓種植的共識。”和元偉說,一畝地僅種苗本钱就高達四五萬元,加上土地本钱、設備资料、办理維護、肥料農藥等費用,使得滇重樓種植均匀每畝投入不低於5萬元,一般3年以上才干產生回報。

  前些年,在一路看漲的市場行情下,預期回報豐厚,藥農們願意在這上面投入資金和精力。近年來,隨著滇重樓種植面積的擴大,價格有所下行。

  和坤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3年下來,3畝地一般能培养60萬—70萬株苗,以每株0.5元算,3畝地能賣30多萬元,扣去種苗本钱、人工費約10萬元,一畝地一年純收入大約2萬多元。

  這些年,靠著滇重樓為主導的種植業,太安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部分乡民都建了新房、買了新車。“滇重樓種下去,乡民日子好起來。所以我常說,產業一興,農村就活了。”和元偉說。

  现在,“玉龍滇重樓”已經通過“農產品地舆標志”認定,全省60%以上滇重樓種子種苗出自玉龍。當前,玉龍最大的滇重樓育苗基地是雲南白藥集團建設的太安種植基地。

  在雲南白藥集團太安種植基地見到周培軍時,他正在地裡忙活。一年裡除了休息日,周培軍大部分時間泡在基地裡,與團隊成員協力開展中藥材引種馴化、擴繁及品質評價等相關研讨工作。年紀輕輕,但他的臉龐已經晒出了高原紅,猛一看,跟當地納西族青年,別無二致。

  “在天然條件下,滇重樓種子需求大約2年才干出苗,并且出苗率很低。”周培軍介紹,為破解種苗瓶頸,雲南白藥集團加大研發力度,树立種子育苗技術體系,將種子出苗率從20%提高到90%以上。

  散步在太安種植基地的種植技術創新演示區,可以正常的看到眾多道地藥材的園圃,滇重樓也位列其间。“重樓屬植物種類比較多,為了全面開展研讨,同時避免品種滅絕,我們建成了保存126種滇西北道地、特征藥材的種質資源活體保存圃。種源方面已經開展繁育研讨的首要品種有15種,尤其是重樓,持續投入20余年,收集了23個品種,树立了全球最大的活體種質資源庫。”雲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事業群總監、太安生物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成金介紹。

  傳統重樓藥材來源悉数依托野生資源,而重樓的生長周期較長,導致重樓野生資源一度瀕危。雲南白藥從2001年開始馴化野生重樓。在2005年,滇重樓野生馴化培养成功。2016年,滇重樓種苗供應量超過1億株。

  2019年,雲南白藥啟動了“滇重樓同心計劃”,在全省范圍內優選了10家種植規模大、办理技術規范、位於最佳種植區的滇重樓種植企業作為协作伙伴,為其供给優良種苗以及技術支撑。“我們按統一標准,推广滇重樓訂單化種植,構建閉環生產體系。”楊成金說。

  重樓的葉子圍繞莖稈而生,多為兩層,加上其頂生的花,共為三層,就像一座三層小樓,故得名“重樓”。重樓又叫“蚤休”“草河車”“三層草”“白甘墜”“獨腳蓮”等,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藥用歷史悠长,向來被譽為蛇傷癰疽之良藥。《滇南本草》初次以“重樓”作為正式藥名記載,並奉為“外科之至藥”。

  俗諺說:“是瘡不是瘡,先用重樓解毒湯。”在麗江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陳朝麗看來,滇重樓作為一種消腫解毒的藥物,十分好用。“一般臨床分為內服和外用兩種方法。中醫認為但凡熱毒熾盛的瘡瘍都可以正常的运用滇重樓來治療,有時候蛇傷也需求用。”她說,“在內科上,我們多用來應對熱毒症狀,包含腮腺炎、乳腺炎、甲狀腺腫大等。”

  據2020年版《中華公民共和國藥典》記載,滇重樓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歸肝經。“中醫是根據藥物的偏性來治療疾病。滇重樓的运用,在某種層次上也屬於以毒攻毒。”陳朝麗說。

  現代藥理學研讨發現,重樓屬植物中包含的各種類型的化合物有320多個,涵蓋甾體皂苷、黃酮、三萜皂苷、膽甾烷醇、植物甾醇、C-21固醇、昆虫過敏激素和其他次級代謝產物。而重樓屬植物的首要活性成分是甾體皂苷,具有抗腫瘤、止血、抗炎和免疫調節等藥理活性。

  重樓還能抗腫瘤?“這取決於辨証應用。在癌症患者進行保存治療時,我們需求用重樓、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蓮等藥物,它們清熱解毒散結的作用很好。”陳朝麗說,

  到2022年,重樓相關中國專利申請共3600余項。在醫藥領域內,重樓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數量較多,包含抗腫瘤和抗癌514項。可以精确的看出,隨著重樓研讨的不斷深化,臨床應用領域不斷拓宽,各界的首要關注點已經從傳統的止血、抗菌消炎、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抗病毒等創傷性領域,擴展到抗腫瘤領域。未來的抗腫瘤戰場上,滇重樓將一展身手。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