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提款
电话:13815858558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大道华藏村
中医药是一条极为稳定的产业链,其下游承载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使命,上游则可拓展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路线。
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扶贫方式,因为其他几个国家很难想到种植中药材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首次留意到“林下经济”这个词,是在黑龙江伊春。伊春地处小兴安岭深处,漫山遍野都是树林地,占全市面积的84%,而耕田仅有26万顷。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许多伊春当地人因缺乏耕地,便依靠树林产生的经济链条维持生计。
我在伊春调研时,遇到一位大学兼职的护林员,他的父母通过流转4亩林地并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那4亩林地用来种植木耳,一年能收获7.5万袋,纯利润约7.5万元,再加上打工收入,一家三口一年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由此可见,林下经济确实颇具发展潜力。
伊春的林下经济除了木耳,主要还有蓝莓、红松子、食用菌、山野菜、树莓、五味子、山葡萄、狗枣子等。
伊春产出的这一些产品新鲜清甜,我在那里不仅大饱口福,还带了一些回来,结果体重增加了好几斤。
实际上,整个黑龙江的生活条件相当优越,虽然黑龙江经济整体表现欠佳通常指普通人现金流不多,但黑龙江人均农业资源丰富,其下限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据我亲眼所见,普通黑龙江人的生活下限远高于湖南、湖北、安徽,更是远超河南、河北、甘肃。
例如云南,其总耕地面积不错,是湖南省的1.6倍,在全国排名第六,但耕地质量较差。耕地面积排名全国第19名的湖南,粮食产量却能排在全国第10名,而云南的粮食产量仅排在第14名。
云南耕地质量差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地处云贵高原,全省84%的面积是山地,只能在山上开垦旱地。这些旱地分布零碎,收成较低,且运输极为困难。
在云南、贵州的大山深处,农民们过去世世代代在山上开荒,还要像骡马一样翻越高山深涧,才能将收成运到城镇去贩卖,以换取微薄的现金。
田地位于平原河流边与山坡上,差异巨大,一种原因是水源问题,另一方面是温度问题,山上种植粮食极为困难,生活非常艰苦。
比如我去大凉山调研时发现,当地民众只能种植燕麦、苦荞等产量低且耐寒的作物,一般无法种植水稻,小麦产量也很低,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障。
地理条件是造成他们贫困的最主要的因素。云南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也不容乐观,除了山高海拔高外,全省50%的土地是红土。
红土适合种植茶树、花卉、杨梅、石榴等喜酸性土壤的植物,但红土透气性和排水性很差,不利于植物地下根系呼吸,矿物质含量少,酸性大,有可能会出现铝锰等毒害,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只有通过多施有机肥、进行石化处理和补充磷肥等方式改良后,才能种植水稻、甘蔗、油桐、柑橘等作物。
这次我原本是来云南旅游的,但职业病已深入骨髓,见人就询问当地人的收入、职业、农作物收成以及生活情况。当地人被问得不耐烦了,便带我去看一片山地和一块块的山石,向我讲述云南人的生存环境和种种不易。
2000年,我曾从昆明乘坐两天两夜的卧铺前往保山永康镇,那一路上我深刻感受到了云南的贫困。在颠簸的道路两侧的山坡上,我常常看到当地人用几块破木板拼成一个漏风的小屋,挂在山坡上居住,许多人还穿着破烂的衣服,一脸困苦茫然。
永康镇十几岁的少女给人做保姆,一个月包吃包住仅有100元。饭店服务员每天工作10小时,没有休息日,收入也只有200 - 300元左右。那可是2000年,我在广东打工,虽然工作辛苦,但身边很少有人月收入低于600元。湖南也根本见不到那么破旧的房子,普通人也不会穿得如此破烂。
这次来到云南,虽然已经看不到23年前的贫困景象,但仍有部分人生活得不太好。
在云南的一座座高山上,我看到还有不少人家居住在山头,旁边是一块块被开垦的旱地。
我向当地人询问这些山民的生活状况,当地老乡告诉我,他们生活得十分贫苦,大约能在一座山头开垦出十几亩地,但由于缺少水源灌溉,一般只能种植玉米和土豆,每亩产量大概1000斤。
玉米和土豆的收购价一般在1元一斤左右,一年下来收入约1万元,扣除成本后,每亩地纯利润500元左右,一家四口一个月的收入仅500元左右,生活极度贫困。
我在贵州调研扶贫工作时,发现这种深山居民都被搬迁到安居房集中居住。当地老乡说贵州可能是国家扶贫示范地区,所以能照顾到这些居民。而云南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难以全面顾及。这种山民在云南较为常见。
我又问这些人能否外出打工挣钱,老乡回答说不行,因为他们语言不通,受教育程度低,在外出打工时竞争不过其他人。我接着问政府有没有其他办法帮他们脱贫,老乡思考了一下,提到了前面我们聊到的重点——可以发展林下经济。我在云南和伊春的见闻在此不谋而合。
我询问云南的林下经济主要有哪些项目,老乡说各地环境不同,有松茸、鸡枞、羊肚菌、木耳等菌类,或者是田七、重楼、黄精、龙胆草、白芨、石斛等药材。
他的同班同学就是这样的山民,原本生活很苦。他们家除了山坡旱地外,一般还有十几亩林地的产权。他同学家比较特殊,有200亩林地,他们家把林地用来种植重楼,每年种20亩,连续种了5年,第六年开始收获20亩产出的重楼,还清了原先的贷款,第七年时家里赚了20万元,从此彻底脱贫。现在他们家一到重大节日或过年,就会把同学们叫过去杀猪吃饭,非常热闹。我们去的次数多了,都觉得不好意思再去。
重楼是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等病症的治疗。种植重楼的优点是不愁销路,种多少就能卖多少。
云南一些生物公司的药材种植基地数据更为可观,成熟的重楼亩产可达两吨左右,每亩保底收入30万元,黄金重楼亩产4吨左右,亩产预计七八万元。
云南镇沅县正在重点推广黄精、重楼、白芨、云茯苓、龙胆等重点中药材,未来5年后,5万亩产值将达到4亿元。在环境受限、扶贫困难的情况下,林下经济将成为解决云南最底层贫困人口问题的重要手段。
前面种植重楼的案例也是冒着较大风险进行种植的,他们家种植得早,成本相比来说较低。现在重楼每株价格在1.2 - 1.5元,每亩种植4 - 5万株幼苗,成本就在5.5 - 8.5万元左右,再加上土地成本、设备材料、肥料、农药等,每亩成本约10万元,而且需要细心管理5年才可以获得回报。
重楼还存在种类多样、来源复杂的问题,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耐心培育,有机肥料和水分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操作不当就非常有可能亏本。
关于中医和西医的争论,在中国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每个微信群都可能因为这一个话题分裂成两个对立的群体,争论不休且没有结果。我个人既不偏向西医,也不偏向中医,而是秉持实用主义思维,即什么有用就用什么。
这么多年来,在阅读政府报告时,我常常看到中央将推广中医药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抓。我过去一直不明白,这个在民间争论不休的话题,官方为什么如此明确地支持,但看到伊春和云南的林下经济案例后,我瞬间恍然大悟。
中医药是一条十分稳定的产业链,其下游是治病救人,上游可以拓展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路线。
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扶贫方式,因为其他几个国家很难想到种植中药材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尽管多年的扶贫工作已经帮助大量人民脱贫,但中国仍有许多人口生活在贫瘠的山地里,依靠几亩难以灌溉的薄田维持生计。
中国现在发展不平衡,上海、深圳的繁荣只是一部分,云南、甘肃的贫困则是另一部分。
这些山地群众有的拒绝搬迁,有的难以搬迁。在可及的范围内发展林下经济是帮他们致富的最佳途径,而在林下经济中,种植中药材是收益最高的选择。
云南主推的三七、天麻、滇黄精、云茯苓、石斛、丹参、滇重楼、草果、砂仁9种中药材,将帮助大量民众摆脱贫困。云南人民非常需要中药产业链,因此中药材的推广才会被国家顶层列为重点项目。
在此,我不想争论中西医哪个更强更优秀,我想提示警醒我们的是,要多运用经济链思维思考问题,哪个对社会治理更实用,哪个能帮助底层人民,我们就应该采用哪个。
况且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累,完全否定中医药,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多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避免陷入绝对对立的简单思维。
云南老乡最后提醒我,不要过于乐观,云南有许多石头山,树木都难以存活,而且能否种植中药材还应该要考虑土壤、坡度、海拔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能种植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说能帮助一部分人总比不帮助好。
老乡思考后也认同了这一点。来云南之前,我确实没想到中医药会与扶贫工作联系在一起,形成中国特色的扶贫方式。
但现在了解这条经济链条后,当有一天我们吃中药时,心里就会明白,我们吃的不单单是中药,还维护了一条产业链,通过市场的作用,默默地为扶贫贡献了力量。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从广州市后乐园街小学启蒙,进广州五中读书,后来在广州队成为职业球员,戴着队长袖标在越秀山征战……今年24岁的侯煜有一份标准的、让人羡慕的广州本土球员履历。随着广州队未能获得新赛季准入资格,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何去何从?
重磅!特朗普宣布:鉴于俄对乌发动袭击,考虑对俄实施大规模制裁,直至达成停火协议!国际原油飙升,布油涨超2.7%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会化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表示,鉴于俄罗斯目前在前线对乌克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强烈考虑对俄罗斯实施包括银行业在内的大规模制裁以及关税制裁,直到达成停火和最终和平协议。
案例一:“班主任”喊你交钱,是真是假?看到“班主任李老师”发来的一则消息:通知家长缴纳新学期伙食费1000元。
海底捞里这一幕引发众怒!警方通报:唐某(男、17岁)、吴某(男、17岁)被行拘!
3月8日,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通报,3月6日,黄浦公安分局接辖区某火锅店报案称,网传“有人向火锅内小便”一事发生在该店内。
突变,俄罗斯猛攻,数千名乌军被包围?特朗普:不能这么干!泽连斯基呼吁空中、海上停火!美国切断乌克兰对卫星图像访问权限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俄军再次对乌能源设施发起大规模袭击。据悉,这是3月5日美国宣布暂停与乌克兰分享情报以来乌遭遇的首次重大导弹袭击。